文物知识

栏目导航

舌尖上的典故之十一:作法自毙

发布时间:2022-04-05 点击数:

 

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.7厘米,升纵7厘米,横12.5厘米,深2.3厘米,容积202.15立方厘米,重0.69千克,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。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,左壁刻:“十八年,齐率卿大夫众来聘,冬十二月乙酉,大良造鞅,爰积十六尊(寸)五分尊(寸)壹为升”。 铭文意思是说:秦孝公十八年(公元前344年),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,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。“大良造鞅”即商鞅,该件器物因此得名。

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“重泉”二字。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:“廿六年,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,黔首大安,立号为皇帝,乃诏丞相状、绾,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,皆明壹之”。右壁刻“临”字。战国商鞅方升初置于“重泉”(陕西蒲城县),后转发至“临”地。战国商鞅方升出土于晚清时期,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内。
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商鞅的典故——作法自毙。商鞅本名公孙鞅,受到秦孝公的赏识,主持变法。商鞅变法,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,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,贵族怀恨在心却毫无办法。秦国经变法以后,很快强盛起来,而商鞅因变法有功,受封商地十五邑,号商君,人们从此称公孙鞅为商鞅。变法过程中,太子的老师触犯了法律,商鞅不顾太子说情,依法公正处置,太子对商鞅恨之入骨。孝公去世,太子继位,史称惠文王。

 贵族们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,便纷纷制造流言蜚语,有人甚至诬陷商鞅谋反。惠文王趁机下令逮捕商鞅。商鞅自孝公死后,自知失去靠山,不敢久居京城,返回自己的封地。当他风闻有人诬告他谋反的消息后,便只身逃出家中,打算潜往它国躲灾避祸。天色渐晚,商鞅急于逃离秦境,匆匆赶路,来到关下,不想被守关军士拦住,声称“商君有令,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。”商鞅这才意识到必须投宿住店。他来到一家旅店,要求住宿。老板走出来说:“既是客人我们当然欢迎,请问您是谁,弄不清身份,我会被杀头的。这是商君的法令,违背不得呀。”商鞅当然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,走出旅店,仰天长叹: “我这是作法自毙呀!”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。惠文王杀了商鞅,却继续执行商鞅的政策。秦国日益强盛,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与军事基础。


Copyright © 2015-2022  河北大学博物馆  All Rights Reserved  备案号:冀ICP备1601090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