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知识

栏目导航

舌尖上的典故之四:鸡鸣狗盗

发布时间:2022-04-05 点击数:

 

这是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汉时期的泥质灰陶鸡,高15.5厘米,长15.5厘米,厚8厘米,造型虽然简单,可是却把鸡这一最普通的家禽刻画的生动形象,栩栩如生,其实这只陶鸡只是一件随葬的明器,汉代人讲究“事死如事生”,认为人死了,是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,所以希望把在阳间生活中用到的一切都带到阴间去,因此这一时期特别流行随葬各类明器,明器除了碗、罐、壶等日常生活用器外,还出现了灶、井、猪圈、楼阁以及鸡、狗、猪、牛、马等常见的动物俑和侍女、武士等人物俑,不仅种类繁多,造型也是生动形象。

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鸡的典故——鸡鸣狗盗,这词儿在我们现代人的口语中不是什么好话儿,往往带有贬义,不过人家原来可不是这意思哦。

战国时期有四位著名的公子,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、楚国的春申君、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,这四位公子都以广纳天下贤士、门客众多而闻名于诸侯。

有一次孟尝君受秦王的邀请,带着一大批门客来到秦国,秦昭王和他交谈后,认为他很有才能,将来会是秦国的威胁,就把他软禁起来,准备杀掉。孟尝君偷偷地派人去向秦王的爱妃求情,这位爱妃表示,要救人可以,但是必需送给她一件白狐皮的大衣,可是这件大衣孟尝君已经把它献给秦昭王了,而且这件大衣非常珍贵,没有第二件。大家都非常着急,这时一位平常遭人冷落的门客站出来说,大家不要着急,我可以将那件大衣偷出来。这天深夜,这个门客学着狗叫,悄悄地潜入王宫的仓库,偷出了那件白狐皮大衣,孟尝君立刻派人给秦昭王的爱妃送去,在爱妃的劝说下,秦王答应将孟尝君给放了。

获得自由的孟尝君立刻带领门客出发返回齐国,因为他们担心奏王会改变主意追杀他们。当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函谷关的时候,已经是深夜了,他们不敢停留想立即出关,可是按照秦国的规定,只有到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。而孟尝君走后,秦王果然后悔了,派人立即去追杀。正在危急的时刻,孟尝君手下一个经常受人轻视的门客非常逼真地学起了鸡叫,引得附近的鸡都一起叫了起来。守城的士兵听到鸡叫,于是开关放人,孟尝君一行立即策马飞奔,逃出了秦国,等秦王的追兵赶到函谷关时,他们已经进入了齐国的境内。

鸡鸣狗盗过去用来比喻有低贱卑下的技能,现在的意思当然已经演变了。


Copyright © 2015-2022  河北大学博物馆  All Rights Reserved  备案号:冀ICP备1601090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