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知识

栏目导航

认识身边的昆虫之二:天牛篇

发布时间:2022-04-05 点击数:

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昆虫的统称,天牛科昆虫头突出;复眼发达,多为肾形;触角着生在触角基瘤上;足细长;腹部可见腹板5节。全世界已知25000多种,我国记载约2200多种

中华薄翅天牛Megopis sinica sinica (white, 1853)

体长30.0-52.0 mm,宽8.5-14.5 mm。体黑褐或暗褐色。头部有稠密细颗粒状刻点和灰黄毛;后头中央细纵沟伸至前额。前胸背板前窄后宽;后缘两侧稍弯曲;表面有颗粒状刻点和灰黄短毛。鞘翅较前胸背板宽,向后变窄。足扁形。

分布: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内蒙古、东北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、陕西,台湾;朝鲜,日本,越南,缅甸。

 

 

曲纹花天牛 Leptura arcuata Panzer, 1793

体长15.0-17.0 mm,宽4.0-5.0 mm。体黑色。头部与前胸中部等宽,头顶平坦。鞘翅具金黄色相间的花斑,两翅基部有1对缺口向下的弧形斑,中部前方有1对横斑,内侧较宽下侧角稍向后尖伸;中部后方1对相背向的三角形斑;端部前方1对外沿呈弧形的三角斑。

分布: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浙江、江西、山东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;俄罗斯,蒙古,哈萨克斯坦;欧洲。

 

栎瘦花天牛 Strangalia attenuata (Linnaeus, 1758)

体长11.0-17.0 mm。体瘦长,漆黑色,密被金黄色毛。触角第7-11节污黄色。前胸钟形。鞘翅狭长,两翅端部分开,每鞘翅具4个黄色横纹。足较粗短,后足腿节端部黑色,跗节黑褐色。

分布:河北、华北、东北、西南;朝鲜,俄罗斯,日本,欧洲,伊朗,土耳其;欧洲。

 

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 (Falderman, 1835)

体长28.0-37.0 mm,宽8.0-10.0 mm。体黑色,光亮。前胸背板棕红色,前后缘黑色,收缩下陷;背面密布横皱纹,有4光滑瘤突;侧剌突角状。鞘翅基部较前胸宽,端部渐窄;表面光滑。

分布: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香港;朝鲜。

 

槐绿虎天牛 Chlorophorus diadema diadema (Motschulsky, 1853)

体长8.0-14.0 mm。体棕褐色,头部及腹面被灰黄色绒毛。触角基瘤内侧角状突起,头顶无毛。前胸背板长大于宽,前缘及基部有少量黄色绒毛,肩部前后有2黄色绒毛斑,近小盾片沿内缘为1向外斜条斑,中央稍后有1横条纹,末端也有1黄绒横条纹。鞘翅基部有少量黄绒毛和斑点,靠小盾片沿內缘有1外弯的条斑,中央稍后有1横条斑,末端绒毛呈横条形;后缘斜切,外缘角明显。

分布:河北、内蒙古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台湾;蒙古,俄罗斯,朝鲜,韩国。

 

黄带多带天牛Polyzonus fasciatus (Fabricius, 1781)

体长11.0-19.3 mm,宽2.0-4.3 mm。体色和斑纹变化很大。头胸部深绿、蓝绿、深蓝或蓝黑色,有光泽。鞘翅蓝黑、蓝紫色、蓝绿或绿色,基部常有光泽,中部有2条淡黄色横带。触角和足蓝黑色。

分布: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香港;俄罗斯,朝鲜。

 

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 (Forster, 1771)

体长25.0-41.0 mm,宽8.0-15.0 mm。体漆黑色,光亮,头和体腹面被银灰色细毛。前胸背板中瘤明显,侧刺突粗状。鞘翅有2-3纵隆纹,翅基部最宽,向后渐狭;和广肩星天牛主要区别在于:鞘翅基部具颗粒和瘤突。

分布:河北、北京、山西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;朝鲜,缅甸,北美,日本。

 

光肩星天牛 Anoplophora glabripennis (Motschulsky, 1854)

体长20.0-35.0 mm,宽8.0-12.0 mm。体黑色,具淡紫红或淡铜绿色金属光泽,被蓝灰色绒毛。前胸背板宽大于长,侧刺突圆锥形,端部尖细,中部之后中央稍隆起。鞘翅向端部略收狭,端缘圆;每鞘翅约具5行横斑,肩角侧尚具1模糊毛斑,翅面沿鞘缝及缘折散布极小的不规则毛斑。

分布:河北、北京、山西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宁夏、陕西、甘肃;朝鲜,日本,美国。

 

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 (Hope, 1831)

体长26.0-51.0 mm,宽8.0-16.0 mm。体黑色,密被绒毛,背面青棕色,腹面棕黄色;鞘翅中缝及侧缘、端缘通常有1青灰色狭缝。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颗粒,占全翅1/4-1/3 的区域,翅端内外端角均成刺状突出。

分布: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台湾、香港;俄罗斯,朝鲜,韩国,日本,越南,缅甸,老挝,印度,尼泊尔。

 

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 Hope, 1839

体长32.0-65.0 mm;宽9.0-20.0 mm。体黑或黑褐色,密被灰色绒毛,有时带青或黄色。前胸背板中央有1对肾形白色毛斑。小盾片被白毛。鞘翅白斑形状不规则,一般排成2、3纵行,如3行则以近中缝的最短,由2-4小斑所排成,中行到达翅中部以下,最外1行到翅端部;2行的则近中缝1行,一般由2、3斑点所组成;白斑变异很大,有时翅中部前有许多小圆斑,有时斑点扩大,呈云片状。

分布:河北、北京、吉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台湾;越南,日本,印度北部,朝鲜。

 

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 (Hope, 1842)

体长15.0-28.0 mm,宽5.0-9.0 mm。体赤褐色。头布皱纹及细刻点,额及头顶中央具细纵沟;头顶中央微凹。前胸背板横宽,侧刺突粗大,尖端钝;胸面刻点粗密、多皱纹,散布黄褐色毛斑,中部有2条由黄褐色绒毛组成的宽纵纹。鞘翅端部略收窄,端缘平切,缘角圆钝;翅面刻点细密,具数条由长方形黑色和灰白色毛斑组成的纵条纹,基部具瘤状颗粒。腹面被稀疏黄褐色绒毛,末节两侧具黑色毛丛。

分布:河北、辽宁、山东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;日本,老挝。

 

蓝丽天牛 Rosalia coelestis Semenov TianShanskij, 1911

体长18.0-29.0 mm,体宽4.0-8.0 mm。体蓝色,具黑斑。前胸背板两侧圆弧形;背板中央具1大黑圆斑,两侧中部各有1小黑斑。鞘翅基部散生细粒状黑色刻点;基1/3处有不汇合的2大黑斑,翅中、后部各有1黑横带。足腿、胫节亮端黑色。

分布:河北、北京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南、陕西;西伯利亚,朝鲜。

 

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 (Faldermann, 1835)

体长9.0-18.0mm。体黑色;头部及身体腹面有灰白色绒毛。头部两侧有白纵纹。触角各节圆筒形,灰白色细毛与黑色相间。前胸背板和鞘翅的正中与两侧分别有1条黄白色纵纹。腹部末节中央凹入。

分布: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陕西、青海、宁夏、台湾;西伯利亚,朝鲜,日本。

 


Copyright © 2015-2022  河北大学博物馆  All Rights Reserved  备案号:冀ICP备16010903号-1